第一天的行程滿豐富的,
早上6點多抵達釜山→搭乘輕軌到地鐵 (註:輕軌和地鐵不同系統不能用交通卡)
插播這次去釜山關於交通的小心得
1. 推薦一日券
我個人覺得一日券比交通卡好用,因為交通卡能夠折的優惠實在是非常少,可是去旅行搭乘地鐵難免就是來來回回、進進出出,這樣一日4500元的票卡真的是非常划算。
雖然不能搭公車,可是景點大多在地鐵站附近,所以還是十分良心推薦啊!
2.地鐵到不了的地方,就搭計程車吧
我和旅伴佩佩常常在想韓國的計程車司機要怎麼生活,不要搭黑色最高級的搭銀色計程車的話,一趟司機阿糾系都賺不到我們在韓國吃的一餐,
佩佩還因此決定我們應該要常常搭計程車讓阿糾系趕快賺到餐費(才不是,是因為走得很累!)
3.走路最實在
自助旅行,就是走路!
以這樣的速度才會看到最美麗的風景,一定要做好心理和生理的準備!
再回到行程:
→西面站寄物→吃早餐豬肉湯飯→南浦洞換錢並且閒晃→到富坪罐頭市場吃奶奶油豆腐包→海雲臺Hotel Ciel De Mer Haeundae寄放行李/check in→釜山水族館→深夜炸雞
老實說我覺得韓國和台灣好像,這不只是同為亞洲國家的關係,我覺得這就是「全球化」的缺點,我第一次抵達加拿大的時候,也因為看起來超級相似的「高速公路」,而感到沮喪;
沒有太大的文化衝擊,
不過該吃的還是要吃,
韓國現在還是沒有像台灣這樣有隨處可見的美而美,但是會有24小時的餐廳,其中西面站附近的松亭三代豬肉湯飯,就是其中一間。
桌上擺很多小盤子看起來就有一種豐盛的錯覺。
韓國血腸真的就很像我們的米血。
我想韓國人來我們台南應該也會覺得很親切,一樣覺得早餐就是要吃飯吃飽才有活力,
味道就是可以感受到食物的原味(有多詞窮!?)
就是如果你是第一次來韓國的話,不要太期待它的味道會跟它的顏色一樣「鮮豔」,其實大部分的食物除了有些辣真的很辣之外,大多數滿清淡的,
豬肉湯飯是一個酗酒後的隔天來吃,可以暖胃醒酒的佳餚。
另外我們還有吃了有名的雙胞胎豬肉湯飯(說到釜山就是黑豬肉啊!)
濃郁的豬大骨湯頭都很不錯,雙胞胎的肉片厚,咬起來更有口感;
但佩佩私心推薦松亭三代豬肉湯!湯毫毫喝!
對了,松亭三代豬肉湯飯來這裡說中文的人應該很少,有機會一定要來觀光他們不知道去哪裡翻的翻譯(大概是辜狗小姐吧?),我就不相信只會中文的人能看得懂它在寫什麼!
吃飽之後,來到南浦洞,那時候的我們真的都還不知道接下來的這幾天也會一直在這些地方打轉,只能說自助旅行就是這麼世事難料....(明明就是自己行程掌控不佳)
↑南浦洞站,7號出口出來後,對面看到這個雕像後,就可以找到網友們推薦的換錢點了。
相似的地方仔細看還是有許多地方不一樣,佩佩一直覺得釜山和高雄很像,那麼南浦洞這裡應該就是釜山的新崛江了,
一個熱鬧、年輕、購物的好地方,可是為什麼人家的櫥窗可以做得比較漂亮?
街道比較大條還有鋪磚這件事不說,我覺得在美觀設計上韓國人比較有想法。
比起玻璃上貼滿特價、折價資訊,一個不難但漂亮吸睛的櫥窗擺設,雖然不能告訴別人你有多便宜,但是可以把你想要呈現的質感做出來。
把各色鞋子擺成鞋子輪盤,吸引人但也不會讓客人有可以來這裡買晚禮服或高級皮鞋的錯覺。
有時候城市裡總是會有一些雖然有意義(比方說會在上面寫上名言、名人簽名),但設計上還可以再加強的地景,我一直在想這些字磚只是裝飾用還是真的可以坐?只是如果是用來坐的,是不是有點歧視矮子?
(我絕對不會告訴你要坐上這個高度對我來說是有困難的!哼!)
接下來又是繼續 買東西.......好吧只有吃東西的行程
↓這點也跟台灣滿像的,一個什麼東西紅了,附近的人也都跟著賣或說自己是「元祖」,
糖餅(호떡)是用麵糰包黑糖之後,用奶油煎炸到表面金黃,再夾滿滿核果的一種不管是做法、看起來還是吃下去都熱量很高的食物,(這就是我沒辦法變成美食部落客的原因)
原本以為表面會再更酥脆的,不過可能麵團有點太厚了,吃起來是很「紮實」的麵團和很多的糖,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隨意選了一家看起來很多人排隊的小攤,也許別家會更好。
從1987年開始到現在30年的店(30年來真的只賣糖餅嗎?)
這家小攤就有四五個人吧,有人做糖餅、有人負責招呼和收錢,是說放在10000元箱隔壁的CC霜是誰的啊?
媽媽們即使是在大熱天工作,也是不忘化妝,精神可嘉。
繼續往前走到富坪罐頭市場
這個時候真的又覺得餓了,餓到覺得市場中賣的熟食都秀色可餐的程度。
然後我們看到沿路好多人在賣看起來像綠豆湯還是西米露之類的東西
(韓國人好健康都看不到手搖杯)
我們上前購買我問大姊這個是什麼,大姊很親切地跟我說是식혜(音近"西給"),我還傻傻地反問她식혜是什麼的時候,
我不誇張,我看見大姊馬上露出一種:妳是外星人嗎?的表情
於是大姊支支吾吾想了一下告訴我:這是果汁.....
我回來查了以後發現,姊姊這才不是果汁!是 「米加入麥芽去發酵成的一種無酒精的甘酒」,這時候我才想起來,疑我喝過啊,要是它出現在汗幕蒸我就會知道是什麼了,
這裡賣的比記憶中好喝,有點類似薏仁漿的味道,可是一杯小小杯的,
(再次覺得韓國人都不喝飲料真的好健康...滿街都在販售含糖飲料的台灣人覺得又慚愧又口渴)
(我還研究了半天上面是寫了什麼,結果是標示牌貼反了啦,一小杯類似麥當勞柳橙汁兒童杯的大小韓幣1000元)
身為一個歪果仁,一定都會有一些音是有發音障礙的,油豆腐包的韓文對我而言就是那個障礙,
經過了一些曲折,終於找到非常有名的奶奶油豆腐包,
為了不要太破壞你對美食的想像,我還是不要說太多的好,
大概形容味道一開始吃魚板的時候,覺得嗯...滿平實的,湯也清淡清淡,
這個時候我們犯了一個錯,將每一桌都有的醬油(照片右後),加了一匙下去,店裡的阿啾媽看了馬上阻止我們,說這樣會很鹹,
要這樣沾著吃才對↓
一開始我們以為只是吃法不同,不是的!到各地旅遊的歪果仁一定要常常停看聽觀察別人,不然也要聽在地人怎麼說,
油豆腐包打開之後才是驚喜啊!
類似淡水阿給但是著實粗了許多、更有嚼勁的冬粉,也是著實的「有味道」,一打開混入湯中,湯的層次馬上又變不同,就像剛剛明明還清湯掛麵的清純學生,瞬間擦上口紅準備去夜店的差異,
加上我們不小心加錯地方的醬油........真、的、好、鹹....
希望不小心看到這篇又準備要去韓國吃油豆腐包的朋友,不要加錯囉,要用湯匙挖一湯匙拿出來沾魚板用喔!
這一段在地圖上看起來不遠的路,
讓沒有運動習慣、前天有點太興奮沒什麼睡眠、今天早上6點就開始一天行程的我們,非常疲憊,
是隨時在路上就可以進入睡眠的狀態。
佩佩叫我不要打流水帳,
(而且她閱讀過後直接嫌棄說後面好無聊(掩面))
但一開始打遊記,就覺得自己每件事都很想要分享,不小心就變成這樣了,第一天的行程還沒碎念完,可是就先到這裡吧!